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分类方法(二)
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分类方法(二)
中卫护研院护理资讯小组
本文承接昨天推送的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分类方法(一),继续推送评分式的病人分类和以时间为导向的病人分类方法。
★
1.2.4 护理活动评分量表(NAS)
NAS(Nursing Activities Score)是Miranda 博士于2003 年在TISS28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基本是从护理的概念与角度来设计量表内容。在TISS28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描述ICU 护理活动的5 个新项目,14 个分项目。NAS 包括6 个项目共23 个分项目,每一项按其所用时间占护士1 天工作时间的百分比,赋予1 ~ 32 分,总分177 分。NAS 将护士1 天的工作量看作100 分,1 名注册护士可以护理1 名46.50 分的病人。
1.2.5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(ICNSS)
ICNSS(Intensive Care NursingScoring System) 是由芬兰护理专家Pyykko 等于2004 年发展出来的,该工具包含16 项病人的护理问题,其中1 ~ 9 项与重要生理功能有关,10 ~ 15项与病人健康问题有关, 第16 项与病人亲属或重要关系人相关的护理干预[10]。根据病人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的护理措施,采用Likert 4级评分,总分为16 项得分之和,当评分为16 ~ 22 分时, 护患比为0.5∶1;23 ~ 32 分时,护患比为1∶1;33 ~ 40分时,护患比为1.5∶1;>40 分时,护患比为2∶1。
1.3 以时间为导向的病人分类方法
以时间为导向的病人分类方法主要有PETO(Poland, English, Thornton, Owe n)、GRASP(Grace-Rey nolds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PETO)、罗斯麦迪可斯病人分类系统(RushMedicus Tool-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,RMT-PCS),我国研究者使用的是RMT-PCS。RMT-PCS 是1968年在美国芝加哥罗斯长老会圣路加医学中心开始发展,后来又发展出了RMTPCS软件,至今已在美国几百家医院使用。RMT-PCS 量表是首先确定病人所需护理活动项目,对各项护理活动做工时测定并转换为不同的点数,然后将各项点数相加,计算出总点数,按总点数将病人分类,计算出每日每位病人所需的护理时数、护理工作量、病人严重度,作为护理人力配置的依据。MRTPCS量表包含病人情况、基本护理及治疗需求三大内容,共计32 项。经量化确定点数后将病人分为4 大类: 第1 ~ 4类病人在24h 内平均所需护理时数分别为0 ~2h、2 ~ 4h、4 ~10h、10h 以上,病人总点数分别为0 ~ 24、25 ~ 48、49 ~120、121 以上。